施雅风先生被誉为“中国冰川之父”。他第一次见到冰川,是1958年在祁连山。当时研究祁连山冰川,是为了“向冰川要水”。西北干旱缺水,如果能把那些“大冰块”融化,就可以改变西北干旱缺水的局面。
1958年,施雅风先生带队到祁连山进行第一次冰川考察。首次考察,他们就有重大发现——七一冰川(因发现时间在当年7月1日,故名)。祁连山张掖肃南段发现的这座冰川,蓄水量有两个北京十三陵水库那么大,还是亚洲距离城市最近的冰川。
七一冰川
冰川给人的印象遥不可及,近乎生命的禁区,但七一冰川属于可游览冰川。(摄影 陈冈)
从1958年6月开始,三个月时间里,考察队考察祁连山冰川900多条,并在老虎沟冰川建立起第一个冰川观测站。这次考察基本弄清了祁连山冰川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出版中国第一部冰川学专著——《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报告》。这部43.6万字的考察报告,成为中国冰川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八一冰川
1965年,在施雅风先生的策划筹备之下,我国第一个冰川研究单位——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成立。近半个世纪中,施雅风先生足迹踏遍祁连山、天山(指新疆天山,祁连山亦名“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他一生心系冰川事业,成为我国冰川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临高处我为峰。”职业最容易影响人和塑造人。施先生曾说:“冰川事业是一项豪迈的事业,是勇敢者的事业。”2011年2月13日,施雅风先生在江苏逝世,享年93岁。
今天,当我们为祁连山而感到自豪时,不能遗忘那些曾经为冰川事业前仆后继的开拓者。我们对祁连山,则经历了一个从浅识浅知,到过度开发,到涵养保护的过程。
素珠链冰川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更何况有些诱因本身就具有排山倒海般的能量!
梦珂冰川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作为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祁连山一丝一毫的变化,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保护祁连,就是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张玉林)
编辑:刘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