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生态环保行】
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旅游景区入口处
“快看,这里也有宫殿式丹霞地貌啊!”“这草原映衬着轻轻柔柔、或浓或淡的雾,真想拥入怀中!”6月21日上午,“美丽中国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采访团走进了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境内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旅游景区。在70公里长的这条走廊内,冰川雪山、原始森林、天然草原、丹霞地貌等景观集于一体,如同一座地貌大观园一般。
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旅游景区大门处浓郁的民族风情墙
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旅游景区内的宫殿式丹霞地貌
草原与密林映衬着远处的雪山
“自中央环保督察以来,针对景区部分设施涉及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问题,景区管理中心立即进行整改。”景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们介绍说:“我们对景区缓冲区内旅游设施进行了拆除,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将康乐、白银集镇至景区裕固部落27公里道路沿线实验区设置为游览区域,禁止私家车和社会车辆进入景区,采取统一配备观光大巴车载客游览。同时在景区观景地段和游客集中区域增设监控、广播设施,加大人流密集区域监管力度,通过实时监控和流量分析,全面及时掌握景区动态。在景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交界处设立标识标牌、设置栅栏,严禁游客进入缓冲区。对安装不牢固、破损陈旧、废弃停用和内容过时的标示牌进行清除和更换……”
采访团成员与裕固族“小姐姐”合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肃南生态地位重要,县域面积的58.4%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祁连山北麓总面积的75%,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分布有冰川964条,总面积408平方公里,占甘肃省冰川面积的20.7%,冰储量达159亿立方米;水源涵养林33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15493.7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1.8%;湿地232.5万亩,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及其支流流经和发源于肃南山区,共有大小33条河流,总流域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是河西五市乃至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生命线”和“绿色水库”;境内近千种天然植物耦合丛生,两百多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生物多样性程度高,是西北内陆干旱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
地质地貌的多样性,使得肃南县旅游资源极为富集,其中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旅游景区只是肃南县7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之一。肃南县境内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河流瀑布、深涧幽谷、丹霞地貌、湿地湖泊、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异彩纷呈,历史遗存、裕固风情、石窟艺术与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交融荟萃,有马蹄寺、文殊寺、中华裕固风情走廊、七彩丹霞、冰沟丹霞、祁连玉文化产业园、裕固族民俗度假区7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单位,先后荣获“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省级县域旅游产业示范县”等称号。肃南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生态保护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绿水青山中找寻“致富密码”,走上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旅游致富路。
肃南县中华裕固风情苑中造型独特的星空气泡酒店
星空气泡酒店的卧室内景
同时,肃南民族风情独特,居住着裕固、汉、藏、蒙古等20个民族,30多项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裕固族婚俗、裕固族服饰、裕固族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全县建成2个国家级保护名录传承培训基地,8个民族文化展馆列入全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名录,《天籁·裕固》、《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等一批优秀音乐舞蹈剧目多次代表省市赴省内外和泰国、韩国、埃及、香港、非洲等地参加对外文化交流,先后荣获“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最具民俗风情的生态旅游大县”等称号。2018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30.6万人次,同比增长2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6亿元,增长38.4%,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记者 李杨 董文龙 文/图)
【甘肃生态环保行】
肃南:关了煤矿美了草原
秦学红(右)向采访团记者介绍情况
“昔日的神麒煤矿上,如今已被茵茵绿草完全覆盖。标志着该煤矿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已经完成!”6月21日上午,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国土资源中心所所长秦学红向“美丽中国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采访团记者们介绍了肃南县神麒煤矿生态环境整治修复情况。
据了解,肃南县神麒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烧柳沟煤矿属环保部约谈督办问题。该矿井位于肃南县康乐镇巴音村,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南县神麒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烧柳沟煤矿,该矿始建于1988年,2007年被列入整合煤矿,未完成整合,未取得采矿许可证。2015年该矿被列入关闭对象,被依法关闭,并于2016年4月19日公告关闭。
“自2015年12月开始进行了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累计拆除砖混结构房屋11处176平方米、回填废弃矿洞10处1512立方米,其中立井4处斜井6处,平整渣堆(坡)11处69300平方米、封育围栏3.9千米、人工种草152亩、人工拾渣块清理垃圾55立方米、平整覆土30357立方米,面积101190平方米、干砌石防洪水渠200米。”秦学红告诉采访团记者:“同时,我们还人工种草153亩,封育围栏3900米,封育面积达到172亩,现已完成恢复治理。” (记者 李杨 董文龙 文/图)
神麒煤矿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现状
【甘肃生态环保行】
肃南:我们一起守护生态美丽家园
细雨中的康乐草原
6月21日上午,“美丽中国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采访团走进了肃南县的康乐草原。这片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的广袤草原,被誉为全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和最美的超星级空中草原。而这些荣誉称号的获得,离不开肃南县委县政府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理念,全面落实在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中;离不开肃南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天蓝水清的生态美丽家园、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决心和行动。
烟云笼罩的山景
21日上午的康乐草原上,忽大忽小的雨滴,将草原清洗得更加绿意盎然。“真美!”“快拍那个角度,真漂亮……”雨水的洗礼并没有影响到采访团记者们的拍照热情,反而是找到了与众不同的拍摄场景——这里真是一片美不胜收的景色。
“大家看到的这片草原,是我们肃南县草原生态保护成果的一个缩影。”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贺鹏飞介绍说:“肃南县是一个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县,全县现有基本草原2677.55万亩,天然草地是最大的优势资源,也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近年来,我们先后争取实施了退牧还草、‘三化’草原综合治理、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等一批重点项目,采取围栏封育、禁休牧与划区轮牧、补播改良、防蝗灭鼠、毒害草治理等综合措施,不仅遏制了天然草原退化趋势,而且改善了草原畜牧业发展条件。至目前,已完成天然草原退牧还草1520万亩,其中:禁牧580万亩,休牧770万亩,划区轮牧170万亩,在禁休牧区补播改良375万亩,防蝗灭鼠1500多万亩,清除毒草50多万亩,设置草原监测点62处。同时,通过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有效控制了草地过牧行为,改善了牧草生长条件,禁牧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据监测结果显示:禁牧区牧草平均高度提高2厘米,平均覆盖率达到79.6%,草群优质丛生牧草比例上升到58%以上,对保护草地资源、促使天然草原休养生息发挥了积极作用。”
立有“祁连山试验区”标识的草原一隅
“我们还实施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肃南段)核心区农牧民搬迁工程,主要涉及肃南县康乐、马蹄和祁丰3个乡(镇)、10个行政村、149户484人。目前,已完成支出4520.27万元;清退核心区牲畜3.06万头(只),95.5万亩草原全部实现禁牧,发放2017年~2018年禁牧补助资金609.36万元;全面完成核心区牧民房屋及地上附属物搬迁拆除工作,共拆迁房屋1.96万平方米,拆迁生产等附属设施1.74万平方米,搬迁区域已完成平整覆土复绿工作。对核心区世代以牧为生的149户484名牧民,在整改中全部实行异地搬迁,采取一户确定一名护林员、一户培训一名实用技能人员、一户扶持一项持续增收项目、一户享受一整套牧区惠民政策的‘四个一’措施,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针对草原超载过牧问题,采取舍饲半舍饲养殖、草原流转、周边农区借牧、压缩牲畜规模等措施,全面完成10.18万只羊的减畜任务,据草原监测调查数据显示,全县草原亩产草量较2011年提高了20.6%,牧草平均高度达到19厘米,平均总盖度达到78.2%……”贺鹏飞表示:“我们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工程,对矿山、水生态、森林植被、草原生态进行全面恢复治理,组织实施‘一廊两带六片区’生态示范工程,隆畅河两岸的人造林带焕发着无限生机。实行天然林封山禁伐和管护承包责任制及‘六长负责制’,全面落实草原管护‘五长负责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管体系,林草生态植被覆盖率持续提升,分布在肃南境内的雪豹、熊、藏野驴、盘羊、岩羊、藏原羚羊等珍贵动物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整治整改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保护修复依然任重道远。”
6月12日记者拍摄到的康乐草原“九排松”景点
“美丽中国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大型采访活动,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网信办指导,甘肃日报社、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甘肃新媒体集团、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张掖市生态环境局、中铁一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协办,每日甘肃网、新甘肃客户端承办。来自新华网、华声在线、长城新媒体集团、四川手机报、兰州晨报·掌上兰州、甘肃农民报等30多家媒体40多名记者参加。(记者 李杨 董文龙 文/图)
编辑:王睿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