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内碧草荡漾,野趣天成,周边群山峡谷,河流牧场环绕,超过10万亩的连片油菜花遍地金黄,蜂飞蝶舞,花香扑鼻,沁人心脾,加之草坡连绵起伏,马群驰骋,牛羊追逐,如诗似画的田园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是自然生态的健康发展。扁都口自古就是甘肃、青海咽喉要冲和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进入扁都峡谷,高大险峻的祁连山被峡谷东西劈开,两侧奇峰耸立,峭壁突兀,中间河谷深切,草场成带,牛羊成群,是甘肃久负盛名的避暑度假理想境地。
扁都口景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梁彩云对记者说,这几年,扁都口景区发展成了一处融历史文化、自然风光、避暑休闲为一体的高原生态旅游区,游客接待量由2017年的144万人次增加到了如今的161万人次,两年时间增长了12%,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递增。结合扁都口在西北自驾旅游的区位优势,打造的227线自驾爱好者交流基地国际自驾游营地,也吸引了不同的游客人群。以红色文化为前景,立足扁都口资源禀赋,全力推进体育、旅游、文化、医养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户外运动产业,开发山地户外徒步运动赛事活动基地,这些创新点也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中势头强劲,这些户外运动、生态研学、乡村旅游以及与文化历史有关的特殊兴趣旅游,也广受省内外游客的喜爱。
作为祁连山保护区为数不多的保留、开放景区,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景区长远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完成了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经营性旅游项目拆迁工作,同时对拆除区域进行了地面平整、覆土回填、草籽播撒、种植灌木、设置管护围栏进行封育等一系列植被恢复措施。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整治成效,还在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植被脆弱的石灰窑河道两岸及山坡开展了绿化造林工程,共栽植云杉55000多株,绿化面积达330亩。
近年来,民乐县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以乡村旅游开发和扁都口大景区建设为抓手,坚持多轮驱动、多点支撑,借助旅游优势推进就业创业,取得显著成效。民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连才告诉记者,这几年,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带动周边294人就业,主要辐射餐饮服务、骑马观光、地方戏曲、农特产品加工、特色经济种植、旅游品经销等方面。农民年人均增收达到了18000元,增幅达到了12%。
在生态环境日益好转的前提下,民乐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该县围绕国道227线这一中轴线,由北向南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民乐丝路花海田园综合体、高原生态文明县城区、扁都口大景区“四区”建设,打造“一轴四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力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发展新格局。
民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春燕满怀期待。她说,在“一轴四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三产尤其是旅游产业发挥着产业融合的决定性作用,民乐县在乡村振兴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将旅游产业作为优先发展优先融合的内容。这其中,扁都口大景区发挥着民乐全域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它引领着以国道227线为轴线的乡村旅游发展。目前,民乐县正在以扁都口大景区为龙头,构建由点连线、由线扩面、网状辐射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高原生态旅游体验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会快速带动民乐乡村的全面振兴和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记者 王瑞云)
编辑:席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