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一村一品”,激发乡村振兴强劲动力。
眼下,在甘州区党寨镇陈寨村的智能日光温室大棚里,一盘盘绿油油的菜苗整齐码放,喷淋设施正在给菜苗浇水。
甘州区党寨镇陈寨村高标准智能日光玻璃温室大棚管理人员 王荣:“以前要用到五六个人,现在经过高科技,从手机上直接就能操作,节省了很多人工。”
甘州区党寨镇陈寨村党总支书记 李永旭:“陈寨村耕地面积8700亩,以制种玉米和设施农业为主导产业。其中,设施农业面积达3200亩,年产蔬菜5万吨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2.8万元。”
甘州区上秦镇李家湾村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控股的全资集体公司,目前,已带动200多名村民就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同步增收目标。
甘州区上秦镇李家湾村党支部书记 孟祎林:“今年我们已经将农户土地流转金按时拨付到位,每亩流转收益增加了200元。计划投资40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1000平米制冰车间一处,日产冰量可达80吨,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0万元。”
高台县新坝镇楼庄村把发展特色制种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手段,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大力发展玉米制种作物,使其成为助农增收的“金色产业”。
高台县新坝镇楼庄村文书 邢宗庆:“我们楼庄村有4000多亩地,今年的制种面积是3000多亩,对我们的农户来说,收入和效益都得到了相当大的保障。”
在高台县跃明畜禽交易市场,来自全县各镇及周边县市的养殖户、商户穿梭其中,议价装车,一派繁忙景象。目前,该交易中心羊存栏量基本稳定在8000只左右。
高台县跃明畜禽交易市场经理 刘廷明:“交易量每天平均1600只左右,平均下来每只在600元左右,发往武威一带。”
打孔、插苗、培土、浇水……时下,正是高原夏菜移栽的关键时期,在山丹县陈户镇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在进行今年的头茬西兰花的栽种工作。
山丹县陈户镇馨源菇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玉兴:“6月中旬就可以上市了,一年可以种植6茬。除了我们村大面积种植之外,还带动周边的范营、岸头、陈户等村也在种植。今年我们的种植面积达8000亩以上。”
在山丹县清泉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设施农业大棚内,头茬红笋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管护下翠绿欲滴、长势喜人,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山丹县农投公司工作人员 郭娟:“这茬红笋是3月底种植的,预计6月初即可上市。成熟后的笋子发往上海、广州、杭州、武汉等地。每年可种植三到四茬,预计年产值可达900万元。”
山丹县在大力推广高原夏菜种植的同时,积极推动蔬菜产业向种植园区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精细化、蔬菜品牌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预计稳定在6.4万亩,实现年产量约19.92万吨。
山丹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指导中心副主任 张艳华:“将依托甘肃神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实施年产值10万吨精品蔬菜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加快推进蔬菜产业链完善,大幅提高产业附加值。”
编辑:陈建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