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北方有胭脂山,山上多红蓝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故此山称为胭脂山,后称之为焉支山。
又听闻,此山不仅风景美,而且故事多。
公元前121年,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意气奋发,连破匈奴,夺得焉支山及河西地带。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作《匈奴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无奈与哀伤溢于言表,成为千古悲歌。大获全胜的霍去病却立马山上,豪气顿生,借石燕高飞的传说,改阏氏为燕支,有飞燕凌空之意。自此,焉支山成为胜利的象征,西域的代名词。
公元609年,隋炀帝驾临焉支山,举办“万国博览会”,召会27国使臣,写下了著名长诗《饮马长城窟》,使焉支山成为世界博览会最早的发源地而闻名天下。
焉支山,古老神话中的落日之山,带着对它的无限神往,我们来到了焉支山。
虽是酷暑时节,刚一下车,清风吹过,便已感觉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凉。
远远望去,青山苍翠,这座见证过历史的青山,看过了刀光剑影,也看过了盛世繁华,它屹立在那里,默然注视着今人往来。
走进焉支山景区,沿情人谷而过,一路上山花烂漫、泉水叮咚、时有鸟鸣,大自然的声音可以荡涤去心中的一切烦扰,幽谷听风、远离尘嚣,不过如是。
穿过情人谷、走过情人桥,便是盘山而上的石阶梯,石阶小路盘山蜿蜒而上,两边的树木遮天蔽日,又是曲径通幽的另一番景象。
盘山而行,一路路过瑶池、来到了神仙斋,神仙斋内有神仙坪,同行的朋友开玩笑说:“到底是有神仙的神仙斋,还是没有神仙的神仙坪?”我们被逗笑。却说这里曾是西王母款待过周穆王的地方。西周时期,周穆王周游天下,西王母曾在焉支玉溪里的焉支峡坪上和瑶池边设宴,款待西巡途中的周穆王。他们在此饮酒作歌、弹琴对弈、谈笑风生、各显神通,曾演绎过一段神奇的佳话。
此后一路上山、或是林海松涛、或是泉鸣深涧、或是吊桥悠荡,爬山的过程或许会感到辛苦,可是意想不到的风景也总是给你惊喜。料想不到的麻烦和意想不到的美景,也许这便是旅行的趣味吧。
我们一路追日而行,只为拍到这传说中落日之山的日落,沿着越来越陡峭的木阶梯而上,匆忙而行的我们不小心惊到了在山上悠然吃草的牛,牛儿们惊慌而散,是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惊扰了他们的晚餐。
好不容易爬到了钟山寺这里,才发现这里并非拍摄日落的最佳点。钟山寺的工作人员说玉皇庙那里才是日落的最佳拍摄点,我们真的追不到日落了,心中不免遗憾。可是又一想,其实我们一直在赶着上山、赶着拍摄日落,其实上山那一路上的风景才是最美的,那一路上我们的欢笑或者抱怨以及感受才是最真实,最难忘的。
人生亦如爬山,我们不停的在寻找,在追逐,却不小心丢失了宝贵的过程。
旅游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发现、是寻找、是抵达,是一个遇见众生、亦遇见自己的过程。(无心云)
编辑:刘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