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塔寺又名万寿寺,坐落在甘州区县府街中心广场上。据清康熙年间的《重修万寿寺碑记》和清乾隆年间的《甘州府志》(下文《甘州府志》均为清乾隆年间的版本)记载,木塔寺始建于北周,重建于隋开皇二年(582 年),后经唐贞观十三年(639 年)、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两次重修,清末遭大风毁坏,1926 年再次重建。木塔寺原有配殿、厢房等建筑,后被逐渐拆毁,现仅存木塔和藏经楼两座主体建筑。
张掖木塔的建筑形式颇有特色,木塔是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塔高 32.8 米。塔基平面呈正八边形,边长 14.7 米,塔身共 9 层,1 至 7 层由砖砌成,8、9 层为木质结构。塔面阔与层高自下而上逐层缩小,各层辟门窗或设假门窗,门上砖雕仿木结构斗拱,门边镌刻楹联。一层东门横额上写着“登极乐天”,西门横额上写着“入三摩地”。第九层原有古钟一口,声闻数十里,因此“木塔疏钟”成为“甘州八景”之一。木塔每层的八个角都有一个用木雕成口含宝珠的龙头,塔顶呈八角伞形。木塔造型优美,结构精巧,塔内设有楼梯,可供登高。
藏经楼在木塔西侧 18 米处,俗称“黑楼”,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长 27.10 米,宽 13.70 米,坐西面东,为两层楼阁建筑,重檐歇山顶,四周绕木构廊,气势宏伟,保存较好。张掖木塔对研究佛教、丝绸之路文化及河西建筑风格等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来源:《张掖(中国国家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