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的水源,保护祁连山、特别是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就是保护河西走廊的生命线。三年来,祁连山浅山区张掖段实施林草植被恢复与保护工程,大力开展造林和封育,成效显著,进一步巩固了生态安全屏障。
在民乐县民联镇龙山村退耕还林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对栽植的苗木进行浇灌,对未成活的苗木进行补种补值。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再有一个月时间,龙山片区的退耕还林工程就能完工。
民乐县退耕还林龙山片区负责人 郭建军:“这里有两万亩左右的退耕还林地,现在我们的苗子补植栽树已经进入尾声了。”
民乐县退耕还林补植补栽全程按照“谁退耕、谁管护、谁补植”的原则,由退耕主体对退耕地造林成活率不足70%、保存率不足65%的面积进行全面补植,对成活率和保存率不足40%的进行重造,确保今年补植补栽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
记者 牛健刚:“这里原来是山丹县大马营镇中河村的一片山旱地。通过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的接续实施,恢复了林草植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中河村位于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以前毁林开荒形成的山旱地因为效益低下,陆续被撂荒。近些年,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接续实施,山头又重新披上了绿装,沙棘、云杉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山丹县大马营镇中河村护林队队长 曹雄:“原来一下雨到处是泥水,河道里水浑的几天都吃不成。现在天下雨水也不浑,草长起来了、植被恢复了。”
项目实施过程中,林业部门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将造林和管护任务交给村上,同时,派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日常监督。村上优先安排贫困群众为生态管护员,加强管理看护。
山丹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会主席 陈军:“和乡镇、村上、护林员层层签订管护合同,建立长效的管护机制。”
近年来,张掖市把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结合起来,对保护区实施以林草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绩。在完成现场整改整治任务的同时,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重大生态项目,紧紧围绕“一园三带”和“两带四区四线”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重点区域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纵深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张掖市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全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记者 李虎 牛健刚 黄东亮 王韶华 王旭辉 王馨 )
编辑:刘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