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祁连山北麓,位于张掖城南 62 千米的临松山下,地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马蹄寺始建于北凉时期,以石窟群闻名。马蹄寺石窟内容丰富,是张掖市内规模最大、创建年代最早和延续时间最长的重要石窟。
马蹄寺石窟包括金塔寺、北寺、南寺、千佛洞及上、中、下观音洞 7 部分,共存 70 余窟群。各窟群都开凿在马蹄山景色宜人的山谷间或近水的红砂岩崖壁上,相互距离 2 千米 ~ 7 千米,每个窟群少则2窟,多则 20余窟不等,洞窟排列有横向,也有高达 7 层者,窟龛分布乱中有致,远望十分壮观。石窟群内主要是北凉、北魏、西魏、隋、唐、西夏、元、明各个时代的造像与壁画,造像与壁画保存完整、内容丰富,是不可多得的石窟艺术珍品。部分石窟为古代甘州极具代表性的“凉州模式”石窟,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
金塔寺是马蹄寺石窟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始建于北凉时期。洞窟开凿在距地面 60 多米的红砂岩崖壁上,有东、西二窟,均是平面为方形的中心柱窟,窟内保存彩色造像 229 身、壁画 500 多平方米,众像题
材丰富,布局精巧,形态各异。造像系采用圆雕手法雕刻而成,既体现了影塑的传统特点,又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古代匠人以高难度的表现技艺、丰富的造型工艺,将佛、菩萨、力士、弟子、飞天、莲花生童子、天宫菩萨、供养菩萨等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东窟中心柱上的高肉雕飞天凌空悬塑,素有“东方飞天之精华”的美誉,在飞天艺术表现形式上独具一格。马蹄寺石窟群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风情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堪称绝壁上的艺术宝库。
图文来源:《张掖(中国国家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