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买车的人越来越多
这也为道路安全带来了不少隐患
据我国公安部交管局统计,2018年12月,截至第七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前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25亿辆。其中,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型和微型载客汽车达1.87亿辆,每百户家庭私家车拥有量已超过40辆。从城市情况看,全国有61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26个城市超200万辆,8个城市超30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膨胀,在拉动国民经济继续向前迈进的同时,也给中国道路交通带来无尽的烦扰——机动车违法、违章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和影响正常交通秩序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中国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人因车祸伤残,平均每五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导致每天平均死亡288人,每年平均死亡105120人,汽车数量占世界1.9%,车祸死亡人数占世界15%,且每年增加4.5%。自1899年发生第一起有记录车祸以来,全球车祸累计死亡3000万人,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
这个数据真是太吓人了
对此
张掖城区新增了一批电子警察
重点监测抓拍以下路段与行为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路面行车秩序,有效遏制交通违法,全力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张掖市公安局甘州分局决定自2019年11月15日起在城区启用电子警察抓拍系统,现公告如下:
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将重点对南环路、南二环路、金张掖大道及县府街延伸段机动车违法掉头、越线超车、骑压双黄线行驶、违法停车等交通违法进行抓拍。对抓拍记录的交通违法行为将依法录入交通违法处理系统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甘肃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特此公告
张掖市公安局甘州分局
2019年11月8日
那么大家就要问啦
电子警察是什么呢?
如何运作?
让小信来告诉你吧
“电子警察”俗称“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即一种利用图像、视频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车辆感应技术、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等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安装在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和路段上,对指定车道内机动车行驶行为进行不间断自动检测与测量,拍摄、采集、捕获、记录交通违法或交通事故的系统。它利用网络将采集的信息传回公安部门进行分析处理,并以此为证据对肇事者进行处罚,以减少事故发生、辅助交警工作。
电子警察系统包括闯红灯违章监测系统、超速检测系统和移动式车辆稽查系统三部分。
闯红灯违章监测系统分为前端视频检测与抓拍系统、路口局部数据处理系统、远程数据传输系统、中心数据管理与处罚系统四大部分。该系统主要安装于交通路口,全天候地对闯红灯的违章机动车辆进行监测,不仅能对违章车辆拍照,还能够实时对违章车辆的牌照和违章轨迹进行自动判断识别。
超速检测系统是实时响应系统,它利用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对公路车道上的汽车进行非接触式监控,获得超速车辆车速、车牌号码、违章照片等运行状态信息,每车道仅架设一台CCD(摄像头),便可对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上的超速车辆信息进行准确、稳定、全天候的检测和记录。
移动式车辆稽查系统是将车辆视频检测、雷达测速、车牌自动识别和车辆稽查数据库实时比对等先进技术集于一体的实时稽查系统。该系统可对行驶车辆进行测速、牌照抓拍、识别和比对,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的情况下,能自动实时稽查违规车辆,有效地进行交通执法。
电子警察说得这么高端大气
究竟效果如何?
真的会查到吗?
以下是近日
张掖市电子警察系统检测到的不规范行驶行为
瞧这拍的多清晰
据了解,电子警察的效率数据已经达到了:
车辆捕获率 --100%。
识别时间--约1秒。
车牌识别率--白天95%以上,晚上90%以上。
适用车速 --5-180Km/h。
100%捕获
违规行驶行为更难逃过天网了
那么很多人又要问了
电子警察不会误查吧
小信想说放心吧
只要你遵守交通规则
电子警察系统是绝对不会误伤你的
1、电子眼采用感应线来感应路面上的汽车传来的压力,通过传感器将信号采集到中央处理器,送寄存器暂存(该数据在一个红灯周期内有效)。
2、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内(红灯周期内),如果同时产生两个脉冲信号,即视为“有效”,简单的说,如果当时显示红灯,你的前轮过线了,而后轮没出线,则只产生了一个脉冲,在没有连续的两个脉冲时,不拍照。
3、有些情况是:有的人开车前轮越过线了,怕被拍到,于是他又倒一下车,回到线内,结果还是被照了,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一前一后产生了“一对”脉冲信号(这一对脉冲是在同一个红灯周期内产生的)。大多数电子警察的感应线圈具有逻辑识别功能,对此情况可以不抓拍。
4、黄灯亮时,拍照系统延时2s后启动;红灯亮时,系统已经启动;绿灯将要亮时,提前2s关闭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误拍。但是并不建议大家在这两秒内提前行驶,因为时机比较难把握。
最后,小信还是要说
遵守交通规则
不仅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
我们应该自觉摒弃交通陋习和违规行为
安全驾驶、文明出行
编辑:胡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