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张掖,暖意未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潮汹涌澎湃,气象万千:一个个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续建项目快马加鞭,企业技改项目加紧推进,上下同心同力地付出,只为了看到张掖每一天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依托丰富的矿产、农产品和光、热、水、土等资源优势,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手工作坊到自动化、信息化的巨大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建设全面铺开,通过改造恢复和有计划的扩大生产建设规模,逐步形成了以小五金、农机具、建材、食品和煤炭为主的小型工业雏形;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探索发展,初步建成有地方特色的多门类的规模工业体系;九十年代国有企业改制和私营企业迅速崛起,更具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快速发展;本世纪初立足发展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生态工业加快构建“一特两新”工业发展体系,推动工业跨越式发展,逐步由过去的粗放型、高耗能向中高质量和绿色化方向迈进的发展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全市工业发展坚持以生态工业为引领,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工业经济发展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全市工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48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46.44亿元,是1949年的9674.37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990年的1.43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34.43亿元,是1990年的24.08倍;全市工业企业户数由2012年的947户发展到2018年128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128户发展到2018年的228户,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由2012年的27户发展到2018年的38户。全市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工业逐步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累计建成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51个,完成投资493亿元。已经建成投产的甘电投张掖发电公司2*30万千瓦火电一期、张掖市宏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90万吨花草滩原煤矿井建设项目、临泽宏鑫矿业公司30万吨铁锰精矿干法选矿项目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运行良好,三元乳业奶制品生产加工项目、滨河集团高原生态科技创意产业园一期白酒项目、20万吨/年中温焦油加氢处理项目等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和市委市政府确定十大生态产业专项行动计划和“八大生态型产业化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逐年增多、效益逐步提升喜人局面。
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初步形成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一特两新”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510万吨农产品加工、314万头(只)畜禽屠宰加工能力,200万吨煤炭生产,265万千瓦电力装机规模,120万吨有色金属冶炼、80万吨铁选、60万吨钨矿采选、60万吨铜采选、30万吨锰铁冶炼、5万吨无钙焙烧红矾钠、1.5万吨碳酸锶加工,50万吨种子、20万吨玉米淀粉、20万吨啤酒麦芽、10万吨马铃薯系列产品、10万吨番茄酱、5万吨菊芋果糖、2万吨脱水菜生产加工能力,硅铁、红矾钠、番茄酱、马铃薯全粉、脱水蔬菜等30多个品种已稳定打入国际市场。
园区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以“2+4”园区为基本体系,加快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和集聚发展。充分利用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和市级生态工业发展等财政资金,重点推进张掖经开区和民乐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发展,积极推动工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工程,以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为抓手,引进与园区现有产业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集聚发展。培育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3个,试点园区2个。张掖工业园区于2013年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民乐生态工业园区被国家工信部列入第三批绿色制造名单(绿色园区),园区的可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工业园区承载力和聚集力持续增强。
工业节能降耗有序推进
全市立足发展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生态工业,坚持淘汰落后产能与工业节能节水并举,以水泥、化工、有色金属行业的17户企业为重点,累计关闭各类高耗能、高污染、安全隐患突出的小企业55户,淘汰落后产能198.98万吨,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先后与4户企业开展了合同能源管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积极推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与各县区年耗能5000吨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和年耗水10万立方以上的重点用水企业签订节水节能目标责任书,将工业企业节能节水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了企业,全市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率40.0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3年66立方米下降到32立方米/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2013年的75%提高到90%以上。
工业绿色发展加速推进
全市坚持培育和试点并进,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全面加快工业绿色化发展步伐,全市重点构建了农产品精深加工等7个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先后培育了张掖有年公司、甘肃昆仑公司、甘肃锦世化工公司、张掖市奥林贝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循环经济先进典型企业和省级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个,示范园区3个,省级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3户,示范企业10户。甘肃西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工业设计中心被省上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绿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培育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户,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户,地方工业企业产品份额不断扩大,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两化融合发展稳步推进
全市累计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2亿元,新建通信光缆14660公里、4G基站2942个,4G基站总数达到4858个,出口带宽达到2000G。全市城区、乡镇光网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有线宽带通达率98.7%,宽带光网用户达到35.4万户,4G制式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5.6万,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突破50万户,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光网城市,全市无线接入网络覆盖范围正在逐步扩大,5G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先后争取到三批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华为张掖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部分业务即将上线运行。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丹县星派伟业家具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重点培育建设了张掖融信智能终端电子产业园项目、张掖市伟博智能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智能通讯产业园一期项目等27个信息化重点项目,借助“智慧城市”、云计算、云平台、大数据,加快推进张掖市电子智能终端产品产业园建设,着力推动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全面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和“数字企业”建设工程,一大批企业广泛认可的“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正在建设,两化融合发展稳步推进。(记者 杨静文)
编辑:李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