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丹报道,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山丹县交通运输建设事业积极融入省市县旅游发展大格局,深入实施“交通+旅游”战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助推器,着力打破区位条件“硬制约”,全力打通县域交通短板,激发交通旅游新活力,更好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高标建设补短板,加快构建交通旅游“新通道”。县交通运输局持续推动以重点交通项目为骨干交通项目建设,着力将交通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县基本形成了“七纵九横”的公路网络格局,不断打通着交通旅游新通道。山丹至大佛寺景区旅游公路、山丹至马场二场二级公路已建成通车,G312线马营口至山丹西(山丹段)公路、S315线花草滩至焉支山景区旅游公路、新城区客运站等重点交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互联互通能力不断提升,极大激发了全县旅游内生动力。
交旅融合破瓶颈,全力打造乡村交旅“精品线”。以农村公路提等升级为切入口加快交旅融合步伐。“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2.52亿元,硬化农村公路、实施安防工程共1024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100%,为发展我县“乡村旅游”“民俗文化节日”等提供便捷的农村交通条件。同时,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解决旅游道路沿线存在的环境问题。不断规范完善旅游公路标志、标牌、标线设置,着力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与水平,全域旅游的交通瓶颈逐步破解。
城乡一体促发展,着力提升景区服务“软实力”。积极推动山丹大佛寺景区旅游轻轨小火车线路,进一步方便游客赴景区游览,实现便捷直达的一站式交通方式,切实提高交通旅游便捷性和景区快速通达能力;优化公交线路,扩大城乡公交覆盖范围,使城乡公交尽量向旅游景区延伸;同时确保每个乡镇都有客运站,全县共有二级站1个,三级站1个,四级以下乡镇站11个,有行政村停靠站75个;正在建设中的一级客运站1个,拥有客运班线43条、营运班车84辆、出租车183辆,全面提升旅游客运覆盖面;守住交通旅游安全底线,积极规范管理,共创平安出行“好环境”,让出租汽车、公交车、“共享单车”成为山丹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同时,充分利用国省道优质广告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进一步提升山丹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注重规划解难题,精心织就交旅融合“规划网”。围绕全县“四区三线”旅游融合发展目标,面对全新的课题,县交通运输局不推不避,立言立行,结合全县交通运输实际找有效路径。进一步修改完善交通规划,提前开展“十四五”交通运输项目规划盘子,主要领导积极赴省、市、县各主管部门搞规划、跑项目,全力助推全县交通运输“升级版”落地见实。12月20日,省路网办、市交通运输局、市旅游局等单位来我县调研交旅融合项目,调研紧紧围绕我县红色旅游基地、培黎学校、长城等历史遗迹展开规划、经过仔细筛选,初步规划列入4条交旅需求项目,为山丹县交旅融合线路建设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刘青)
编辑:胡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