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甘肃云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扶贫车间,20多名工人正对包装好的蘑菇进行精捡、分级。“来这里务工的多数是不能外出或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建档立卡劳动力。”扶贫车间负责人朱天其向记者介绍。据了解,这个建在民乐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圆梦苑小区的扶贫车间,注重吸纳建档立卡户中的留守老人、妇女、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目前已吸纳建档立卡劳动力46人。
像这样的扶贫车间在我市共有64个。近年来,我市把扶贫车间建设作为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围绕乡村振兴,加强部门协调,强化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建设。至目前,甘州建成17个,临泽建成5个,高台建成11个,山丹建成5个,民乐建成25个,肃南建成1个,共吸纳873名建档立卡劳动力稳定就业。
“在扶贫车间有了一份稳定工作,为家人减轻了生活负担,感到很满足。”在甘肃云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务工的张虎成高兴地说。张虎成是从洪水镇红石湾村搬迁至圆梦苑小区的建档立卡户,多年前春种时摔伤失去劳动能力,生活十分困难。自在扶贫车间上班以来,每个月能拿到2800多元工资。
为进一步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原则,结合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农牧企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在建档立卡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或便于贫困劳动力就地务工的地点新建、改建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劳动力从事果蔬种植、畜禽养殖、中药材栽培、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服务、手工艺品制作等,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为切实提高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务工水平,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积极与人社部门、人力资源市场、培训机构协作沟通,组织到扶贫车间务工的建档立卡劳动力参加岗前、在岗培训,培训合格后及时签订就业协议并安排就业。“去年公司累计用工3000多人,开发工作岗位2000个以上,吸纳200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务工就业,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负责人介绍。
为进一步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根据贫困劳动力实际,我市采取工训结合、“老带新”“师带徒”等方式,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企业工作规范和生产安全知识培训,着力增强贫困劳动力适应工业化生产能力,提振就业增收信心。
至目前,共对739名企业和扶贫车间吸纳就业的建档立卡劳动力进行了岗位技能培训。采取定期巡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指导扶贫车间不断规范用工行为,持续有效发挥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作用。充分发挥6个县区和58个乡镇农村劳动力市场桥梁纽带作用,举办招聘活动300多场次,采取网络媒体发布、电子屏滚动播放和散发宣传单等形式集中宣传扶贫车间优惠政策,进企业、入乡村开展相关政策法规宣讲解读,鼓励各类经济组织积极建设扶贫车间。广泛发布扶贫车间岗位信息,引导建档立卡劳动力在扶贫车间等各类经济实体稳定就业。
认真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鼓励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吸纳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奖励办法的通知》《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鼓励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吸纳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的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及时兑现就业奖补、培训补助和扶贫车间补助资金等财政奖补资金,支持扶贫车间健康发展。至目前,累计为扶贫车间和吸纳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合作社落实扶贫车间建设奖补、就业奖补、培训补助等奖补资金440.87万元。(记者 段晓梅 王 瑾)
编辑:李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