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交通运输部门全力打好交通扶贫攻坚战
5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115公里——
脱贫攻坚 修路为先
投入资金14.7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115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574公里,改造危旧桥梁23座;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通上沥青(水泥)路,村社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张掖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具备条件的60个乡镇和835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的目标;民乐县被命名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甘州区被命名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这些数据,真切显示出2015年以来张掖市交通运输部门助力脱贫攻坚取得的丰硕成果。
甘州区国道227线
“要致富,先修路”。市交通运输局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支持精准扶贫的主战场,以山丹、肃南两个交通扶贫攻坚试点示范县和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坚持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衔接,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合理确定发展规模,综合梳理辖区农村公路规模结构及布局,将贫困村道路升等改造列入“十三五”规划大盘子,全面提升贫困村道路等级。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村相结合,对接省上“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制定出台《张掖市精准扶贫交通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国、省干线建设统筹谋划,与特色产业培育、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科学规划通往贫困村道路,为实现农民群众“出门有路、抬脚上车”的夙愿奠定基础。坚持多措施、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按照“上级补助一点、县区补贴一点、乡镇统筹一点、农民筹集一点”和“建养一体化”等模式,落实交通扶贫建设资金。在国家和省上项目支持的基础上,县乡村共筹集5.05亿元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积极推行以“资源换资金”为主要模式的建养一体化筹资方式,落地实施了高台县高阿公路、临泽县临平公路、山丹县清平公路等一批县乡道路改造升级项目。
甘州区国道227线
完善细化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按照“一县一图”的要求实行挂图作战,制定交通脱贫攻坚“作战图”和项目清单,紧扣时间节点,照图检查进度,采取定期召开调度会、推进会和不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帮助县区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建设。强化质量监管,严把质量管控、招标投标、材料进场、监督验收“四关”,总结推行交通部门监督检查、专业机构技术检测、监理员现场旁站监理、乡村干部全程跟踪、村民代表义务监督的监管模式,不断完善质量监管保障体系。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专业与协管结合”和“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管理体系,扎实推进乡镇、村农村公路管理所、管理室规范化设置建设工作。至目前,全市60个乡镇、835个村农村公路管理所、室全部规范设置、有序运行。大力推进路长制,市政府制定《张掖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管理办法》,设立三级路长1043名,提升农村公路综合治理水平。全力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切实保障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投入。大力推行农村公路社会化养护,让符合要求的市场主体承担专业养护任务,县、乡公路全部实行社会化养护。村道养护采取社会化养护和群众自养相结合的方式,对路面进行常态化维修清扫保洁,确保路域环境整洁与路面畅通。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100%,优良路率达75.1%。
G213线肃祁公路修建现场
G213线肃祁公路修建现场
以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为重点,加大建制村客车通达率以及农村客运站点在经济重镇、人口密集区的布局,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运输网络。全市60个乡镇、525个建制村建成农村客运站点和行政村停靠厅,覆盖率分别达100%和62.8%。至目前,全市开通客运班线334条,城乡公交班线54条,乡镇、行政村通客车率均达100%。同时,积极与项目建设和施工单位协调,在日常养护中,优先聘请困难群众为养护工人,为贫困家庭增收创造机会和最大便利。坚持农村公路建设与特色产业相对接,针对特色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大力支持扶贫路产业路建设,农副产品运输更加方便快捷,农民群众收入稳步提高,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效果。(记者 段新生)
编辑:李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