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在全面彻底整改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高标准谋划实施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修复和黑河生态带、交通大林带、城市绿化带“一园三带”造林绿化示范建设。三年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0亿元,完成以“一园三带”为主的大规模国土绿化营造林163.87万亩,修复“三化”草地170万亩,占规划任务的166.9%,建成一批兼具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示范样板工程,有效巩固提升了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全市林草资源大幅增长,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坚持系统治理,提升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围绕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和修复重点区域,采取森林抚育、人工造林、禁牧封育、补播改良、鼠害防治等措施,持续推进林草植被保护恢复和“三化”草地生态修复治理,使荒山变绿岭、山区变景区,水源涵养功能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围绕黑河干支流沿岸、北部荒漠沙化区、各类交通干道、中心城区及城郊、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区,坚持“造林”与“造景”相结合、“防护林”与“景观林”相融合,大力推进“三带”造林绿化示范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美丽生态走廊。大黄山、隆畅河流域南北两山、民乐段沿山浅山区10万亩水源涵养林已具规模;绿带贯通、森林护岸、公园镶嵌、林水相融的近20万亩黑河生态带应运而生;高铁高速、国道227线、省道213线、丹霞快速通道两侧及沿线区域近20万亩多林种多树种多色彩交通大林带基本贯通;城市出入口、新老城区结合部、城市规划区裸露土地大力度扩绿添景,5万亩新增绿地使宜居宜游城市风貌得以展姿。
坚持科技支撑,实施精准林业助推质量提升
实施精准林业,重要区域、重点地段覆土换土,铺设节水灌溉管网,开展水肥精细管理;引进造林绿化新品种和彩叶观赏树种,提升造林绿化档次水平;引种栽培文冠果、元宝枫等优良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为建设国家储备林奠定基础;引进樱桃等林果新品种,采用智能化设备、喷淋系统和鼓风法人工影响小气候等栽培新技术,实施水肥一体化精准栽培管理,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和相关标准,坚持标准化、工程化、专业化造林,实现当年造林、当年成景,造林绿化质量成效全面提升。
坚持绿色惠民,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
坚持把发展林果产业同乡村振兴相结合,突出发展优质梨、枸杞、杏等优势树种,积极发展文冠果、油用牡丹、核桃等木本油料,促进生态建设与富民产业有机融合。3年来,全市新增特色林果种植面积11.5万亩,总面积达94.2万亩,黑河流域优势林果产业带和沿山冷凉区特色林果产业片基本形成。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林旅融合引领林业生态创新,甘州区芦水湾生态景区、黑河生态园、胡杨林及黑河常青林基地,临泽大沙河、丹霞快速通道生态景观林,民乐金山公园、城西生态公园等,通过营建植被、生态修复、打造景观,配套完善道路、水系和公共休闲等基础设施,将造林地变成休闲胜境。
坚持多方参与,凝聚推进国土绿化强大合力
统筹用好林草重点生态工程资金,整合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相关资金,积极申报争取政府专项债券,全力支持“一园三带”造林绿化示范建设、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和重点地段造林绿化;健全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制度,争取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激发市场活力,吸引各类林业经营主体参与造林绿化,形成了多渠道投资机制,三年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0亿元,为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提供了资金支撑。坚持党政机关示范带头、各行各业积极响应,持续开展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三年义务植树8.2万亩、1872万株,成为近年来参与人数最多、区域面积最广、推进力度最大的义务植树活动。(市林草局)
编辑:李永杰